二十四节气


24节气查询

二十四节气介绍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应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和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一年有24个节气,每月两个。每月的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共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共12个中气。

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在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有利于提升这些节气的知名度、保护其文化内蕴。对二十四节气及其蕴含的优秀文化,如效法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智慧,及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的独特认识,要进行认真研究、探讨,以期有助于当今社会;对延续、传承几百乃至上千年的一些民俗文化事项,积极挖掘符合时代的内容,使其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传统农历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对自然环境和季节变化的深刻认识。这24个节气分布在一年中,每个节气代表着特定的气候和农事活动。本文将详细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背景、起源、意义以及每个节气的特点。

背景和起源

中国的农历是一种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的历法,它与太阳历(公历)不同,更注重季节和农事。二十四节气就是农历中的24个时刻,它们标志着一年四季的交替和农业活动的时机。这一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中国的农民密切观察自然现象,如太阳的位置、月亮的阴晴圆缺、温度和气象变化,以制定农事计划。他们发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方,分别是春分和秋分。而在这两个日期之间,有22个均匀分布的节气,每个节气持续约15天,标志着季节的变化。这种制度有助于农民确定适宜的播种、收获和其他农业活动。

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农事计划的依据,还反映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以下是二十四节气的一些主要意义:

  • 农事指南:二十四节气为农民提供了精确的农事时间表。不同的节气代表了不同的农业活动,如春季的播种、夏季的灌溉、秋季的收获等。这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 文化传承: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代表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深刻认知。这一制度已经传承了几千年,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习俗和庆祝活动:一些节气如春节、清明、中秋节等,与特定的庆祝活动和习俗相关联。这些习俗通过食物、舞蹈、音乐等方式庆祝特定的节气,弘扬着传统文化。
  • 气象观测: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涉及到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和记录。它也对气象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为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提供了有关季节变化的重要信息。
  • 养生保健:二十四节气也被用于中医养生保健。不同的节气与人体的生理和疾病有关,因此人们会在不同的节气采取特定的养生方法,以保持健康。

二十四节气的特点

立春 (Spring Begins) - 2月3日或4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变暖,农民开始准备春季的农事活动。

雨水 (Rain Water) - 2月18日或19日: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对农田灌溉有益。

惊蛰 (Insects Awaken) - 3月4日或5日:天气渐暖,农作物开始生长,昆虫苏醒。

春分 (Spring Equinox) - 3月19日或20日:昼夜等长,天气逐渐温暖。

清明 (Pure Brightness) - 4月4日或5日:万物生机勃勃,人们扫墓祭祖。

谷雨 (Grain Rain) - 4月19日或20日:降雨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立夏 (Summer Begins) - 5月4日或5日:春天接近尾声,夏季来临,农事活动转向夏季作物。

小满 (Grain Full) - 5月20日或21日:农作物进入生长旺盛期,麦子开始成熟。

芒种 (Grain in Ear) - 6月5日或6日:夏季作物开始成熟,人们开始收割。

夏至 (Summer Solstice) - 6月21日或22日:白天最长,夏季的高温期。

小暑 (Slight Heat) - 7月6日或7日:气温逐渐上升,暑热开始。

大暑 (Great Heat) - 7月22日或23日:当年的最热时期,人们需要采取防暑措施。

立秋 (Autumn Begins) - 8月7日或8日:夏季接近尾声,秋天开始,气温逐渐降低。

处暑 (End of Heat) - 8月22日或23日:炎热天气逐渐减弱,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 (White Dew) - 9月7日或8日:天气逐渐凉爽,晨间露水增多。

秋分 (Autumn Equinox) - 9月22日或23日:昼夜等长,秋季进一步深入,气温下降。

寒露 (Cold Dew) - 10月7日或8日:天气更加寒冷,露水结冰。

霜降 (Frost's Descent) - 10月22日或23日:寒冷的天气变得更为明显,霜开始出现。

立冬 (Winter Begins) - 11月7日或8日:寒冷季节的开始,气温明显下降。

小雪 (Light Snow) - 11月22日或23日:开始有轻微的降雪,标志着冬季的到来。

大雪 (Heavy Snow) - 12月7日或8日:降雪加重,冬季进一步深化。

冬至 (Winter Solstice) - 12月21日或22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小寒 (Slight Cold) - 1月5日或6日:寒冷天气继续,但尚未达到最冷。

大寒 (Great Cold) - 1月20日或21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寒冷天气的巅峰。

每个节气都与自然界和农业活动密切相关,中国农民和文化中有许多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习俗和庆祝活动。这些节气不仅是农历的基本组成部分,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季节变化的认知。

总而言之,二十四节气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了人们对自然和季节变化的理解,以及古代智慧和文化传承的珍贵遗产。这一制度不仅为农业活动提供了指导,还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2021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个节气,都有哪些?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2023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2021年放假 2022年放假 2023年放假 2024年放假 二十四节气 天气预报
游戏榜单 电视剧榜单 小说榜单 热搜榜单 汽车榜单 电影榜单

全搜网  搜索大全  网盘搜索  搜索引擎大全  自媒体大全  搜索导航  红包福利  友情链接 

© 2016- www.Ans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